您好,欢迎来到外综服

400-808-7766

7*24H客服热线

人民币已累计升值4%,美元狂跌,原材料疯狂,外贸出口企业注意汇率风险!

2017年08月11日

先来看一组数据:

5月2日  美元汇率  689.56

6月1日  美元汇率  680.90

7月3日  美元汇率  677.72

8月1日  美元汇率  671.48

 

8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报6.7181元,当周升值248基点,为7月中旬以来连续第四周升值。人民币即期汇率在8月1日最高触及6.7154,创去年10月13日以来新高。

 

 

时隔近10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回到6.70附近。6.70正是去年四季度人民币贬值行情的起点。去年四季度人民币累计贬值2795基点,幅度达4.19%,是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调以来幅度最大的一个季度。不过,自从201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触及6.9666的低点后,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便戛然而止。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持续时间和幅度均为2014年来所罕见。截至8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今年以来累计升值2314基点,幅度达3.44%。

 

人民币升值趋势分析

 

8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211元,较上一交易日(8月1日)的6.7205小幅下跌6点,市场认为未来人民币稳中趋涨。

在美元加速下跌的背景下,今年5月中旬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出现一波非常明显的升值。5月11日至8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接连升破6.90、6.80、6.72关口,累计上调1861基点至6.7205,期间涨幅达2.69%;对应区间内,香港市场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涨幅超过1800基点,涨幅约2.65%;境内方面,尽管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启动涨势稍晚,但奋起直追后的涨幅并不逊色,截至8月2日16:30,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报6.7219,较5月24日开盘价6.8935累计上涨了1716基点,区间涨幅为2.55%。

总的来说,在美元指数持续走弱、国内基本面预期改善及人民币升值预期自我强化的背景下,这一波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显得更为坚定,或许将更为持久。

站在当前时点看,强势美元的“绊脚石”不胜枚举,中长期而言“美元牛”或已基本终结,后续美元上行空间预计有限;人民币汇率短期支撑力仍较强劲。机构普遍认为,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稳中趋涨。

现如今,外贸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产品的利润率仅有3、5个点。人民币的强势,让很多出口企业利润快速缩水。据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人民币对美元或将继续维持强势。

 

损失惨重的外贸人

 

汇率波动越来越频繁,请大家务必注意,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必须留有余地,一般在3%-5%之间。同时,也应该和客户约定如果超出这个比例,那么风险共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利润损失。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比如将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

此外,也可以采取同一种产品根据不同付款方式提供不同报价的方式,如信用证付款是一个价格,50%预付是一个价格,100%预付又是另外一个价格,让买家自己选择。

原材料新一轮涨价,外贸人泪奔

 

对外贸人来说,人民币升值只是一种伤害,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随着环保严查的深入,进入7、8月份,原材料也出现大幅上涨。从钢材、铜铝等金属材料,再到化纤、橡胶等轻工业产品,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上涨,创下年内新高。

 

原材料上涨,带动下游产品涨价,众多工厂纷纷发布涨价通知。但对于外贸人来说,成本上升的同时,卖价却很难上涨。很多海外客户并不买账或选择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让很多外贸人面临着“不涨价等死、涨价找死”的两难境地。

 

“在此情况下,外贸企业应如何操作才能规避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呢?”

 

1、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

 

既然汇率的波动现在已经比较频繁了,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因为在一定的周期内汇率的波动还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一般在3%-5%之间,报价时就把这个区间考虑进去。同时也可以和客户约定如果超出这个比例,那么风险共担,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利润损失。或者约定报价有效期,比如将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

 

此外,也可以采取同一种产品根据不同付款方式提供不同报价的方式,如信用证付款是一个价格,50%预付是一个价格,100%预付又是另外一个价格,让买家自己选择。

 

2、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

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

 

二是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在贸易融资方式构成中,进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另外,一些企业还使用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

 

3、使用金融衍生产品

 

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加快,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在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

 

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使用远期结售汇工具较多。汇改后,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和交易主体扩大,银行间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推出,商业银行扩大对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在较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远期结售汇交易,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避险需求。调查显示,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占比高达91%。

 

二是部分企业运用外汇掉期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自汇改后推出外汇掉期业务以来,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尽管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一些外资企业和在国外有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的中资企业还通过境外人民币NDF工具进行汇率避险。

 

4、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2015年,人民币“入篮”标志着中国从经济大国、贸易大国迈向货币大国。对此,国际社会反响积极,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明显上升。仅2016年9月和10月,通过人民银行代理配置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就已超过百亿美元。许多国际金融组织和多边开发机构的贷款及不少国家的负债均以SDR计价,其配置的人民币资产也在稳步增长。此外,随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国内外主动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明显上升。

 

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可以起到与汇率风险基本隔绝的效果,企业要及时了解有关改革和政策的动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考虑使用人民币。 

 

5、进出口对冲

 

对于进出口公司既可以从事出口业务也可以从事进口业务,那么就可以利用自己既是买者又是卖者的身份来平衡汇率波动造成的价格差异。因为当汇率下跌时,导致出口收汇缩水,同时进口业务支付的实际金额也相应减少,这样一增一减也就使得本公司内的财务指标达到了平衡。

 

6、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技能

 

最后,建议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在每天上班和下班前浏览当天汇率的变动(可查看中国银行的现汇买入价),随时整理出新的对外价格表。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些时政新闻、国际贸易新闻,从而对趋势有一定的把握。

 

企业可以培养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懂工具的财务人员,加大有关信息的投入,使之能够在外部咨询的基础上对汇率做出独立的判断,能够识别风险点并运用有关工具管理风险。如果一家企业无法承担这项开支的话,可以由多家企业联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同时也资源共享。当然也可以订制商业银行的专门服务,由银行的研究团队提供专业参考意见。

(素材来源:金融界、深圳外贸圈,由“外综服”编辑,转发请注明出处)

 

热门资讯Popular News
关注外综服官方微信Attention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091号

top